• 主页 > 知识问答
  • 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推动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阶段。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当务之急是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返乡创业的先锋队。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者。

    ----------------

    国庆期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感动了很多人的心。电影中,一个曾经连油漆都买不起的孩子,如今为家乡设计了一所梦想的山村学校;乔树林请师姐燕飞燕帮忙直播,宣传家乡的特产;考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马良,依然选择在家乡发展稻田画,振兴家乡经济……

    就像电影里一样,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知识和技能投身到广阔的农村田野,大展拳脚、大展才华,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在家乡“翻天覆地”。在曾经废弃的土地上建设了养殖场、种植基地和产品加工厂;通过直播,农民此前对农产品滞销的担忧得到了极大缓解;古老的村落出现了年轻人,农村又“活”起来了。

    疫情创业小故事_疫情创业成功案例_疫情创业故事小学生作文

    有文化、懂技术、善于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返乡创业的先锋队。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者。他们在带动家乡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新农民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当务之急是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张德勇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仍将面临乡村振兴的长期任务,这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回国创业。

    “这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首要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随着全面小康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也必须立足于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不平衡可能长期存在,要让差距越来越小,乡村振兴仍需聚焦乡村产业。

    疫情创业成功案例_疫情创业故事小学生作文_疫情创业小故事

    在他看来,年轻人胆大、自信,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起到了推动作用。 “也许每个人、每个项目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但很多回国青年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加起来就形成了一种趋势和力量。”

    今年6月,清华大学社科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县域创业报告》显示,县域企业家中,返乡创业者占50.8%,其中大学生占约16%。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彝族女孩杨丁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之一。从研究生到博士生,她和团队成员在家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了三年的研究。 2018年3月,她创立了“彝居工匠”,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彝族文化相结合,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工匠”参与设计和制作。公司在生产链及行业上游释放了大量就业岗位。截至2019年底,已有200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今年预计将达到350人。杨丁觉得,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激活了家乡沉睡的特色资源,用科学方法为家乡“对症下药”,同时避免了“对症下药”。城市化进程中的同一性。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共创新农村。”

    25岁的郭家明2016年带着碱柿种植项目回到家乡辽宁省盘锦市,成立了盘锦菜根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年初,郭家明和公司技术团队开办“农民夜校”,为种植碱柿的村民提供免费、自愿的技术培训和政策解读。碱地柿子丰收,不少农民兴奋地来到郭家明身边。 “今年,柿子亩产增加了近10%,没想到种田还有这么多知识。”

    江苏苏州北太湖畔的“草莓达人”林亚平为当地草莓总结出了一套生态种植技术,鼓励周边种植者走生态之路。 2017年起,她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分享与思考》两门课程,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新农民培养科研思维,在实践中尝试科学实验。在她的带领下,14名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尖子生,或在玉亭农业园落户项目,或担任技术人员。现在玉亭农业园区正在推进智慧农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智能化。

    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返乡创业先锋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群体持续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返乡农民工已就业1600万人。就近找工作。

    与大学生回乡创业相比,张德勇认为,有社会阅历的农民工,凭借在外打工时掌握的技能回乡创业,更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 。 “大学生有专业知识,可以专注于技术含量稍高的创业项目,这就形成了回国创业的层次感。”他提醒,无论是返乡农民工还是大学生,创业前一定要找到正确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帆表示,有文化、懂技术、善于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返乡创业的先锋队。其中,农民工是吸引回流人口的重点。

    “因为他们是城乡的天然纽带,扎根家乡的感情更加强烈。他们利用城市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发达地区先进的经营理念,补齐当前农村发展的短板。”心目中的‘创业蓝图’逐渐变成眼前的‘振兴现实’。”

    疫情创业成功案例_疫情创业故事小学生作文_疫情创业小故事

    这样的“振兴实景”就出现在90后年轻人马俊男的身边。

    老家是甘肃省玉门市小金湾乡龙泉村。马俊男自称是“新农民”。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去年回到家乡,在回乡创业政策的鼓励下,筹集180万元创办了湘农合作社。紧接着,他在村里新建了50座高标准拱棚和1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创业初期,由于品种选择不好、技术不熟练、病虫害等问题,产量很低。他开始自己反思和学习新技术,并积极请教专家。终于,新庄稼长得茂盛,充满生机。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开始发展种植业,加入了乡农合作社。马俊男还会热情地为村民们进行技术讲解,向他们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回到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棱沟村,35岁的东乡族青年马阿里木已在外打工10多年。他积极学习,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信息。 “我们要大胆尝试,探索新事物,采取行动,不断学习,就会有未来。”马阿里木说道。去年,村里决定发展集体产业,尝试种植木耳。马阿里木夫妇报名参加集中培训。马阿里姆决心掌握木耳种植技术,并将其传授给更多农民,让大家都能加入到这个“赚钱”的行业。

    疫情之下,回乡创业是危险中的机遇

    今年Covid-19疫情的爆发,对很多回国创业的人造成了影响。但一些企业家努力适应当前的影响,及时转变思路、调整方向,化危为机。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曹东波认为,即使经过疫情影响,农村市场仍然非常广阔。 “疫情之下,农村的优势正在逐步体现。”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林亚平参加了今年疫情期间一场特殊的“战疫”。当时,蔬菜等生鲜食品价格飞涨,部分农贸市场、超市出现抢购、货架抢购一空的情况。林亚萍带头将自家农场的2万至3万公斤萝卜、青菜、白菜等蔬菜全部低价出售。她号召农庄的农民和青年农民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毫不犹豫地出售或加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她一一查清、统计周边地区待售蔬菜、大米的产量,与附近超市对接,逐步搭建起蔬菜生产销售平台,将商户、农户、基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紧密的生产、销售、供应链。商家如有需求,只需在线下单即可。除了各大基地外,小农户也可以参与。可以选择向果蔬基地供货,由果蔬基地统一采购、配送。他们也可以根据商家的订单数量要求自行接单并发货。该模式实施后,有效拉动了周边农副产品的产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特殊时期农民的损失。

    郭家明的碱柿收入因疫情减少了约20%,但仍高于其他作物。快递恢复后,他带着碱柿参加“关爱农民”等活动,成功扭转了柿子滞销的局面。郭家明也开始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向农民介绍碱柿,普及种植知识。他目前拥有超过10,000名粉丝。 “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直播的优势,我们也在积极开辟渠道,加大对柿子销售的保障。”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带领家乡村民种植百香果的张惠泽也受到疫情影响。他推迟了种植面积的扩张,并开始思考新的销售模式。 “以前我们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批发商、中间商从我们这里拿货。如果我们想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单靠传统的销售模式是行不通的。”张慧泽开始尝试电商,计划通过抖音、快手平台和朋友圈销售百香果。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尽管面临危机,创新是他的责任。

    在曹东波看来,COVID-19疫情让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最初,人们认为城市比农村有优势。但疫情到来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疫情影响较小。这已经改变了。” ”这也为回乡创业提供了机会。曹东波认为,这非常有利于农业三大产业,即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疫情让人们更愿意跑到农村去。人口从城市流向农村后,现金流也会流动,很多商机就会爆发出来,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nxsjh.com/html/tiyuwenda/957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